吴亦凡新歌“刷榜”登顶iTunes,饭圈出击为何引群嘲?
第2166期文化产业评论
吴亦凡的粉丝又出击了,这一次他们闹到了国外。在吴亦凡新专辑北美发行的五个小时内,其粉丝便通过集资打榜占领了美区iTunes四个榜单的榜首位置,超越A妹与Lady Gaga。但粉丝来没来得及庆祝宣传,新专辑便从美区iTunes的榜单前列突然消失了。这一乌龙迅速引发了对粉丝打榜行为的群嘲。饭圈粉丝为什么热衷打榜?此次出击又为什么引发规模空前的群嘲呢?
作者 | 龙宇思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 | 邱继贤
正文共2942字 |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11月2日,吴亦凡发行新专辑《Antares》,专辑上线的24小时内就屠榜美国iTunes,占据了包括专辑总榜、单曲分榜在内的四大榜单。就连得过全美音乐奖的欧美小天后A妹(Ariana Grande)以及大名鼎鼎的Lady Gaga也只能屈居其后。
iTunes音乐榜单是拥有Apple ID的用户在iTunes平台上购买单曲、MV、专辑的实时排名,其特点是必须实名用户绑定银行卡才可以购买,每个ID只能购买一次歌曲,并且全球各国家和地区榜单实时更新。可见,相比国内榜单,iTunes刷榜的难度较大、含金量高,同时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榜单。
但再复杂的算法,都难以抵挡饭圈粉丝打榜的热情。吴亦凡粉丝站早在专辑正式发布之前就制作了完备的打榜攻略,呼吁粉丝个人购买Apple ID、刷流媒体Spotify播放量。
除此之外,几个大的粉丝站早已集资上百万,提前一个月买好Apple ID,一首歌一首歌的购买下载。由于每个ID仅限购买一次,他们就用VPN切换地点,账号不断地购买、删除,避开作弊嫌疑。
在粉丝看来,这甚至算不上“刷榜”,而是在尊重iTunes规则的前提下,通过真金白银的实际的购买行为换来的榜单成绩。
但无论如何,这股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都让外国歌迷一头雾水,以至于整个Twitter都在问:“Who TF is Kris Wu”,A妹及其经纪人甚至直接下水,质疑吴亦凡通过购买水军刷票登顶iTunes,饭圈打榜行为首先在外网引发了群嘲。
随后,脱口秀演员池子开始在微博平台公开质疑吴亦凡新歌刷榜,公然挑衅粉丝,这迅速引发了国内网友几乎是一边倒的群嘲,他们认为粉丝破坏了欧美音乐秩序,把脸丢到了国外。
△池子发博质疑吴亦凡粉丝刷榜
11月7日,吴亦凡新歌在iTunes实时榜单上的排名突然跌倒了百名开外。有国内媒体迅速报道称吴亦凡新专辑被iTunes下架,但吴亦凡所属经纪公司环球音乐发布声明称专辑仍可正常购买,不存在下架一说。11月8日凌晨,A妹经纪人也发布长文,表达对吴亦凡的尊重并否认专辑下架。
△11月7日美区iTunes单曲榜实时排名
△环球唱片关于吴亦凡专辑下架的声明
△A妹经纪人发文表示对吴亦凡的尊重
不管吴亦凡新专辑有没有下架,如果没有,其新专辑的榜单数据突然暴跌的原因又是什么?对于此次饭圈出击的全网嘲都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
那么,饭圈粉丝为什么会一厢情愿地为偶像的全部音乐作品买单?刷榜行为一直存在,此次吴亦凡新专辑霸榜美区iTunes又为什么会引发从国外到国内,规模空前的群嘲呢?
砸钱屠榜,饭圈粉丝为什么愿意这么做?
不可否认,粉丝通过购买专辑、分享偶像作品、投票等方式来表达对偶像的支持是无可厚非的。此次被卷入榜单事件的A妹粉丝资讯站同样在呼吁粉丝们多在iTunes美区购买专辑,尽量多刷流媒体播放量,但这些非饭圈粉丝的购买行为多为分散的、小规模的,是容易被大众接受的。反观吴亦凡粉丝,他们有组织性地集资近500万,集中人力持续打榜,在圈外人看来,这显然是不可理喻的行为,而在饭圈,这只是常规操作。他们究竟为什么愿意这么做?
社交媒体时代,追星行为组织化
在传统的大众媒体时代,追星多为个体行为,粉丝社区的集结困难重重。而微博、QQ、论坛等社交媒体的兴盛帮助粉丝打破原有的时空界限,并迅速、低成本地形成互动,加上对于偶像共同的维护,粉丝很容易形成有较强身份认同的网络社群。寻找群体和形成群体,构成了饭圈粉丝文化的基础。
不止于此,为了实现更有秩序的管理,发挥群体的力量,粉丝社群往往走向组织化。粉丝社群当中的“粉头”在很大意义上维护了粉丝群的秩序与良好的交流环境,增加粉丝群内部的交流互动。组织化之后,粉丝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为偶像贡献的力量也会相应变大。基于社交媒体的偶像官方粉丝后援会、百度贴吧、豆瓣小组等就是组织化的粉丝社群的典型代表。
△部分明星后援会的官方微博
集聚与高效的同时,组织化的粉丝群体也更容易产生缺乏理智的从众行为。在粉丝群当中,从众心理导致粉丝们去追求相似的消费行为与娱乐活动,比如购买专辑、打榜投票,仿佛只有这样做才能够表达对偶像的忠诚,不被粉丝社群排斥。这一点在低龄化的饭圈粉丝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此次iTunes榜单事件便是在吴亦凡官方贴吧粉丝站组织下,大量粉丝迅速追随的集体打榜行为。社交媒体时代,饭圈粉丝之所以愿意集体付出真金白银为偶像作品买单,与他们身处的组织化的粉丝社群不无关系。
偶像产业中粉丝被赋权,消费主义式追星盛行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明星粉丝关系,在偶像产业当中,粉丝不再是被动接受的一方,而是直接参与到了偶像的生产制造当中。《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偶像养成节目的兴起就突出体现了粉丝的权力,粉丝们也坚信偶像的成名之路能否坦荡与自己息息相关。一但粉丝体会到了这种“造物者”式的消费快感,为偶像花钱就很快变得狂热且心甘情愿了。
饭圈“刷榜”一直有,为何这次被嘲出了圈?
饭圈各家粉丝站在组织形式、管理、功能等方面都大同小异,制作教程、集资刷榜早已经是饭圈的常规操作,并不是吴亦凡粉丝的专利。那么,为什么偏偏这次霸榜美区iTunes就引发来从国外到国内的全网嘲呢?
作为“顶级流量”之一,吴亦凡很能打
吴亦凡自归国发展之后,其资源就一直处于“开挂”状态,就在11月1日,六大蓝血奢侈品牌之一的路易威登在微博官宣吴亦凡为品牌全球首位代言人。尽管音乐实力与演技都饱受争议,吴亦凡的商业价值却是毋庸置疑的。
商业价值的背后,是具有强大购买力的粉丝群体。此次吴亦凡粉丝仅仅花了五个小时便让其新专辑登顶美区iTunes的四个榜单,在单曲总榜前十当中,吴亦凡新歌独霸七席。短时间内对权威榜单如此大规模的屠榜是此前的粉丝群体没有做到的。除此之外,爆款综艺《中国有嘻哈》以及暑期的一场“skr”大战也让吴亦凡拥有了相比其他偶像更高的国民度。影响力空前,只能说吴亦凡真的很能打。
△美区iTunes单曲榜中,吴亦凡一度占据七席
饭圈本身狂热,跨圈层出击更添隔阂
粉丝组织化的狂热消费本身就带有不够理智的色彩,大规模的打榜显然会破坏了原有的秩序,影响榜单的公信力。更何况此次吴亦凡粉丝打榜的榜单是美区iTunes,这意味着他们的竞争对象不再是其他流量偶像,而是饭圈文化之外的欧美歌手。“打榜”文化源于日韩的偶像工业,显然,这一套体系在欧美粉丝圈当中并不适用,当饭圈粉丝跨出其文化的围墙,原本就不够理性的行为更加容易引发误解与偏见。跨圈层出击的饭圈粉丝破坏了原有的市场秩序,触犯了其他圈层的利益,引发全网嘲也就不足为奇了。
结语
归根结底,这一事件依旧是不同圈层文化对冲的结果。粉丝可以认为自己心甘情愿为偶像花钱,无可厚非;网友也可以质疑粉丝集资打榜是自我欺骗,有失理智。或许,双方都应该寻求一个平衡点,粉丝应该理智追星,保持自己应有的判断,不要用盲目的狂热惯坏了偶像;网友也应该收起戾气,不要给“流量”全部贴上“没实力”的标签,给一些新生代音乐人以展现的机会。群嘲之后,塑造健康的粉丝文化、推动华语音乐用实力走向世界才是正事。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还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微店上单独购买笔记本